主條目:人類演化
在600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下午11時58分),少量生存在非洲的類猿人為現代人類與其親戚黑猩猩的最後共同祖先。[67]其家族只有兩個分支仍然存活。在其家族分離後不久,因為某些仍在爭論的原因,類猿人的一支發展出了站立步行的能力。[68]其腦部迅速地變大,而在大約200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下午11時59分22秒,或午夜前38秒),人屬裡的首個動物出現。[69]每一代有機生物的種類,甚至是屬皆可能有所不同。在大約相同時間,另一支分支則分裂為普通黑猩猩(common chimpanzee)的祖先與倭黑猩猩(bonobo)的祖先,這種進化仍不斷在所有生命裡進行。[67]
直立人(Homo erectus)最晚在79萬年前掌握了控制火的能力[70],但可能早於150萬年前已經掌握了[71](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28秒至15秒)。對於語言起源的考究更為困難;因為難以得知直立人(Homo erectus)是否已能說話,還是直至智人(Homo sapiens)時才被有說話的能力。[72]隨著腦的體積增大,嬰兒生產的速度增快,在其頭部成長得大於骨盆前便要出生。因此其適應力較高,並擁有更高的學習容量,但依賴他人的時間也為之加長。社交技巧變得更為複雜,語言變得更為先進,而工具變得更為精細。這為長遠的合作與腦部發展作出了貢獻。[73]
解剖學上的現代人類「智人」相信是在20萬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2秒)或更早時期於非洲某處誕生;最古老的智人化石可追溯至16萬年前。[74]首個有證據顯示擁有精神活動的人類為尼安德塔人(Neanderthal,通常被歸類為沒有後代的獨立分類);其會在別人死後埋葬其屍身,通常亦會以食物或工具作陪葬物。[75]然而,擁有更複雜的信念的人類的證據,如早期克羅馬儂人(Cro-Magnon)的洞穴壁畫(可能有著魔幻或信仰的重要性)[76]直至32000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6秒)才出現。[77]克羅馬農人亦有著石製小雕像如維倫多夫維納斯(Venus of Willendorf),可能亦有著信仰的含義。[76]在11000年前(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2秒),部份「智人」抵達了南美洲的南端,最晚有人居住的大陸。[78]這時人類使用的工具與語言繼續在改進;而人際關係亦變得更為複雜。
文化的形成
編輯
主條目:世界歷史
參見:農業革命、城邦和國家
達文西的維特魯威人(Vitruvian Man)為文藝復興時期藝術與科學復興的縮影。
在石器時代,智人九成以上時間過著遊牧的獵人與採集者的生活[79]。隨著語言變得複雜,用來記憶和傳送資訊的功能以一個新的複製子取代:瀰(meme)。[80]其想法可以迅速地與下一代交換或單向傳送至下一代。文化演進很快便在速度上超過了生物演化,而人類的歷史在此時開始。大約在公元前8500年至7000年(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20秒至0.17秒),在美索不達米亞(Mesopotamia)的肥沃月彎(Fertile Crescent)的人類開始了系統化的農業與畜牧業[81]。人類不再過著遊牧生活,而開始永久定居下來。農牧的相對安全與高生產率使得人口開始膨脹。農牧業有一個主要影響,人類開始前所未有地影響四週的環境。過多的食物容許祭司與統治階級的出現,這是分工合作的結果。
公元前4000年(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10秒)人類歷史上首個文明於在中東的蘇美出現[82]。古埃及與古印度文明亦迅速地冒起,人類社會進入青銅時代。由公元前3000年(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09秒),現存最古老的宗教印度教開始形成。[83]而公元前1300年,書寫的發明使得複雜的社會變得可能:歷史紀錄與圖書館作為智識的倉庫和文明間的資訊傳送的增加。人類不再需要將其所有時間用作求生,求知慾與教育促進了人類的知識與智慧。不同的學科,包括科學出現了。新的文明出現,並與其他文明進行貿易、爭奪領土與資源的戰爭,而帝國亦開始形成。在公元前500年(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048秒),中東、印度、中國與希臘地區出現了帝國;一個新帝國興起,舊的帝國便覆亡。[84]
在公元13世紀時(此條目假設的時鐘的最終0.012秒),義大利出現了涉及宗教、藝術與科學各領域的文藝復興[85]。公元1500年,歐洲文明開始了科學與工業的革命[86],緊接著是地理大發現。公元1914年至1945年間,地球上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緊隨著第一次世界大戰的結束,人類便開始了建設世界政府的首步,建立國際聯盟;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由聯合國取代。在公元1992年,部份歐洲國家共同組成了歐洲聯盟。國家間的交流與物資傳送變得更為簡單、政治與經濟間的相互影響變得更大。各國進行全球化的步伐並不協調,但相互的合作仍日益增加。
現代世界
編輯
經過四十五億年,地球上的其中一種生命,人類,打破了生物圈的限制。
主條目:現代史
參見:科學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第二次工業革命、第三次工業革命和第四次工業革命
假設地球的歷史被壓縮成24小時,在最後千分之一秒內,地球上的轉變變得十分快速,由公元1950年代中期至今天。人類對環境的影響受到的關注日益增多,人類亦開始採取必要的措施來限制或彌補這些損害;而人類亦開始關注將會降臨的全新世滅絕事件與全球暖化。悲觀者認為現時對於生態大災難的防避為時已晚;而樂觀者則認為不斷革新的科學與技術會提供解決方法。
所有近期的科學發現皆認為遺傳工程可能最為重要。人類現在可以直接修改其他生物的遺傳物質,這是完全擺脫自然控制的程序。除此以外:科學已解開了智人本身的遺傳密碼。
人類亦開始嘗試離開地球。在公元1957年,蘇聯發射了首顆人造衛星至地球軌道,不久後,加加林成為首位太空人。五個太空代理,代表著其他十五個國家[87],聯合建設國際太空站。此外,自公元2000年後,一直有人類在太空中生活。[88]
未來的發展在今天只能簡略預估,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電子與其他各科的發展可能使得有一日生物可以永久殖民太空或其他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