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字】
驱:甲骨文“驱”字由“虎”和“攴”构成,“虎”代表猛兽,“攴”像手持棍棒之形,组合在一起表示以棍棒驱逐猛兽的意思 。有时会增加数量不等的“屮(读chè或cǎo)”或者“木”,强调在森林或草地驱逐猛兽。卜辞中用法不详。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西周早期青铜器貙(chū)卣上“貙”字写作“”“”,过去学者以为这个字可分解为“貙”和“攴”,是貙的繁写字形。也有研究人员认为这个字应该由“區”“豸”“攴”三个部分组成,“區”是声符, “豸”和“攴”组合在一起与甲骨文 “虎”和“攴”组合在一起同意,所以, “”和“”是一个追加声符的形声字,也是“驱”字。另外,先秦文字中有“敺(qū)”字,写作“ (西周晚期多友鼎)”“ (西周晚期师㝨簋)”“(石鼓文)” “(战国侯马盟书)”“(战国睡虎地秦简)”等形,由“區”和“攴”构成,与《说文解字》“驱”字的古文字形“”构形相同。战国文字中有“(上博简周易)”字, 由“马”和声符“区”构成,马王堆西汉帛书写作“ ”,与《说文解字》“驱”字的小篆字形“”构形相同,表示策马前进的意思,是后世“驱”字的构形来源。
【驱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
展开全文
【解字】
扫:甲骨文“扫”字左侧像箕形,箕内有数点,可能表示灰尘,右侧像一只手拿着笤帚的样子,二者相合表示清扫的意思 。有时省略手形,但仍可表示清扫之意。后世“扫”字,有“埽”和“掃”两种字形, “埽”可以看作“土(灰尘)”和“帚(笤帚)”的会意,“掃”可以看作“手”和 “帚(笤帚)”的会意。构形虽然不同,但都与甲骨文“扫”字存在一定的联系。 卜辞中用法不详,在六书中属于会意。
另外,西周早期金文中有“(目辛 斝) ”字,春秋金文中有“(扫片昶
鼎)”字,战国兵器铭文中有“( 芒令□踏戈) ”字,有学者将他们释为“扫”字,不知妥否。
【扫字常见字形】
资料来源:《甲骨文常用字字典》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