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贾平凹先生的绘画相当的简。这个简,首先是简单,只有孤单到生涩、枯瘦的一两个绘画主体,几乎无繁杂驳芜的背景;也特别简约,如苏东坡、石涛所追求的那样,不求形似,只要神到意到即可。仅此而已。这似乎跟他文学写作动辄是鸿篇巨制的长篇小说就有了极大的反差,倒跟他在忙里偷闲的所写的“小”散文颇有异曲同工之处。
确如他那些叫人拍手叫绝的“小散文”,他的绘画也“小”。小尺幅,小笔墨,多稚拙和简朴之风。
我所说的稚拙和简朴,并不是有的评论家认定的童趣,而是指赤子般的从未受到污染的纯心,童心。美学史家邓福星先生在《艺术的发生》中认为,“史前人类的敬畏心理在某种意义上,更接近天真的童心和浪漫主义的诗情”。因而也毋宁说,贾平凹先生绘画的童心更多是出于一种天然的敬畏。这与他一贯的行为准则应该是比较契合的。比如,他的长篇小说《秦腔》获得了茅盾文学奖,据说他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敬香,敬故去的先人,敬佛……他一贯保持着对事物的敬畏,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敬畏以及对社会的敬畏。
因为敬畏,人们都会感到自己的渺小,贾平凹先生的绘画也必然就稚拙,就简朴。但其意蕴却不小,不稚,也不简,是他所说的“混沌”状态的,带着沛然淋漓之气,可以无限扩张,引发无际的联想,以至成为一个庞然的包裹体,似乎可以把观赏者紧紧逼围住……这,大约就是贾平凹先生对“小”中见大、大道至简的别样阐释吧。
俗语说,一滴水能够反映太阳的光辉。江西南昌的青云谱里,八大山人也壮书艺术家应该“叙事磅礴”。以此观照,贾平凹先生笔下的一棵树、一条鱼、一个人,或者什么,以他深沉的悲天悯人的文艺情怀以及广博深邃的哲学思想,无疑也在默默注视着茫茫人世间的喜怒哀乐,和喧嚣浮躁社会的潮起潮落。由此,就不难理解贾平凹先生平实简练的绘画中,一定蕴藉并迸发内涵丰富的“神性”意象了。
三
稚拙的美学特征,必定对应的是真。所谓的“神性”,不是不着边际的或无聊或诳语或虚张声势,而是比事物表象更加艺术性的凸显事物内核的本真、元神。
真,是朴素的,也是自然的。神,也是朴素的,自然的。越是朴素的自然的艺术,越是真的,神性的,因而越最可能给人以某种深深的震撼。
贾平凹先生的作品就真。他的作品乍看上去好像是逸笔草草,率性而为,无“画功(造型精准及老练程度)”,无“章法”和“规矩”(谢赫“六法”或其它成法),感觉“奇,怪,丑”(郎绍君《贾平凹书画读看散记》),但这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他的画不做作,不伪饰,也不傲娇,常能无意于真而真。
贾平凹绘画的真,不止体现在稚拙画法所表现的赤诚,尤其还具有近似“文人画”内涵的使人思想能够禅悟般的甚至醍醐灌顶的真。如他画着一匹虎驮着佛,名曰“陀佛”,并题款“唐僧取经之过程,其实是伏魔之经历。取经以诚,伏魔以力”。直言诚能伏虎,诚就是佛。又如他画一人穿战国衣服,姿态如稻草人,旁题“穿一件战国时期的衣裳,是什么样儿”——能是什么样呢?不伦不类呗!他画一人一狗同病相怜在一起,题款“流浪狗”,不禁叫人联想到,有时候,人和狗是一样的;有时候,人连狗都不如。如此等等。
美术评论家陈传席先生评判贾平凹先生的画:备乎理而不拘乎形,全乎神而不徇乎俗,得其趣而不计乎法,是“真画”,有着独特的美学境界。
——这无疑是相当公允的。
四
贾平凹先生绘画的另一个特点是“古”。
这里的“古”,并不是一般所指高古画风,更不是中古、近古画风,而是指画面散发的极为古朴、冷逸、萧厉的远古气息。能“古”到什么程度呢?看他的绘画,我能想到中华大地遗存的各个年代风蚀斑驳的镇墓石雕,能想到有着强烈诡异气息的陕北民间剪纸,能想到我曾经拥有过的一只萨满教的木雕面具,能想到5000前仰韶文化的画着人形或鱼型的各种彩陶,也能想到贺兰山岩画上的人、新疆阿勒泰岩画上的牛与羊,甚至能想到 1万 5千年前法国拉斯科岩洞那些驯鹿、公牛和中国马……大约是,现当代画家中,我只感知杨伯安绘制的《走进巴颜喀拉》也才有此气息吧。
这些岩画、石雕、剪纸、陶器等等绝非远古人类的生活摆设,而一定是极具巫术或“神性”的暗示意义或价值。因而与其说这些画“稚拙和简朴”,不如说它们更“狞厉和神秘”。它们这是远古人类“对一种虚幻的外在力量的强烈敬畏和狂热崇仰”(邓福星《艺术的发生》)。
的确,贾平凹先生的绘画叫人产生敬畏,有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因为其“狞厉”。远古人类的狞厉是建立在人们祈愿远离掠夺、战争和残杀的基础之上的,贾平凹先生绘画盈溢出的这种气息,必定是因为在这个多灾多难、人心不古的世间,贾平凹先生所表现出太多的慈悲、祈福、指引、或包容……
这,大约是贾平凹先生画“古”的真正缘由吧。
五
不论如何,贾平凹先生的绘画,风格是粗粝简朴的,气象是峥嵘不凡的,气息是神秘狞厉的。他的画不拘一格,无法而法,法自内心,更法自自然。这个内心和自然,不是画,是“道”。这个道,必定通往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深处的文化渊源。
2019.12.19
曾强,字守静,号山汉,山西大同人。
现为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佛教艺术家协会学术理事,山西省作协会员,大同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